澳门威斯尼斯平台app - 澳门威斯尼斯人游戏下载

  • 协同办公系统
  • 个人服务中心
  • 电子邮件
  • 校历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书记信箱、校长信箱

首页

财大故事

首页 > 财大故事 > 正文

情系三农果实丰,倾心育人桃李红

——访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关付新教授

作者: 文/郭大鹏、曹云菲、高艺尔、史菁 图/郭大鹏、李之润 发布时间: 2023-11-08 浏览次数:
分享:

金黄稻谷千层浪,累累瓜果十里香。风清露冷秋期半,人间处处丰收忙。中原大地广袤的田野上,到处是一片丰收喜景。就在这丰收时节,笔者采访到我校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关付新教授。

关付新在工作中

关付新,我校首批特聘教授,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带头人。他情系三农搞科研,三尺讲台舞人生,迄今已在农林经济管理的教学科研岗位上躬身耕耘了三十五年。


情注农经:“出生成长在农村,我对农业有感情”

关付新来自河南长葛农村,自小干着农活长大,割草、拾粪、割麦、拉车,生产队里挣工分,责任田上忙农活。“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农业有感情。当时还没有什么机械化,都是靠人力,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经常想,农民一年四季都在田里劳作,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出来?”正是有了这样的初心,1984年参加高考,关付新第一志愿就填报了农业经济专业,成为河南财经学院第一届农业经济专业本科生。从那时起,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他的岗位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这个专业,从大学入学起算,已经与学校结缘39年,成了农经专业在岗的资深教师。

2000年之后一段时期,农业经济专业发展面临不利环境,招生和就业数量一度下滑,很多涉农高校和专业希望通过非农化摆脱困境,一些农经专业停招、农经学科停办。关付新认为,河南是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我校农业经济专业(现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涉农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交汇点”和“集合场”,把农业经济专业办好,把农林经济学科建设好,有利于学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农经专业和学科在关付新等人的坚守下,迎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机遇,2010年农业硕士开始招生,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也建设成为农林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被连续评定为第7、8、9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并在粮食主产区农业组织创新与政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与农户行为、农民增收与扶贫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服务功能。

关付新(中)在为学生上课

缘深情更浓,关付新对农业经济管理这个从青年时便投身的专业,有一种如故乡小河般的情怀,数十年如一日,历久弥笃。正是出于这份情缘,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教学科研工作上,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他不仅作为导师指导了60多名研究生,还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专业课,同时还担任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农业分中心主任、校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30多项,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


躬身田野:“走进田垄,才能真正走进农业经济”

笔者走进关付新的办公室,刚一落座,他便拿来五六个青黄相间的橘子,“来来来,吃橘子,这是上周我带学生去南阳内乡调研时,从农户家买的。”然后他又拿出一个茶叶罐,“再尝尝我夏天去信阳固始调研时,在当地茶厂买的毛尖茶。”

“这橘子还挺甜,就是个头不大,卖相不是太好,所以不太容易卖上价。”说到农业经济这个“老本行”,关付新像极了在田野里务农的“老把式”。“我们去调研的时候跟当地政府和农户说,这个橘子如果按大小分级,经济价值就会高出来很多。不光是橘子,他们的橡子、菊花、猕猴桃,如果也做一下筛选,同样会好很多。种植生产环节可以在农户,但是目前整体上农村不少地方产业链比较短,增值空间不大,农村的生产合作社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加工储藏、筛选分级、品牌包装这些工作,合作社可以做起来。”

关付新(中)在田间调研

“咱们搞农经的,不到农村去怎么行?”关付新一有空,就带学生到农村开展调研和社会实践。他经常对学生说,“一定要到农村多走、多看、多学、多问,多跑一次就多一次收获,多见一个人就多学到一点东西,走进农村,走进田垄,才能真正走进农业经济。”

“农民有农民的智慧,很多农民都是哲学家。”关付新给笔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果农大量种植猕猴桃,但他从来不种同一品种的果树,总是不同品种间种,这样一来,既避免了病虫对某一品种的侵害,分散了风险,还能够延长果期,增加经济效益。“这些生产实践中的高招,只有到了现场,才会有直观和深刻的感受。”

实践出真知,长期的农村调研,使得关付新对农村经济情况有真切深入的认知,也能对政策理解和贯彻执行提出中肯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启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大幕。随着改革深入,我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如何推进?改革将释放出怎样的红利?为此,河南日报专门采访了关付新。关付新在对农村土地问题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破题思路,就是要用好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用好这“三块地”,是解决“三农”问题、打破“三化”中土地瓶颈的关键所在。


学者担当:“兴农强农,就是农经人最好的舞台”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三农”工作者发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召。农经人的肩上,自然也有这份沉甸甸的使命。

“农经人姓‘农’,姓农就要爱农,就要想着兴农强农,这是农经人最好的舞台。”抱着这个质朴的想法,关付新兢兢业业工作,为“三农”事业捧出一片赤诚——

关付新早在2004年便开始对家庭农场进行研究,是国内最早研究家庭农场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家庭农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发展方向,发展家庭农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关付新坚持在这一领域深耕,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发表理论文章,为发展家庭农场建言献策。

2017年,关付新带领团队,对河南省产粮大县4000多个农户调研,关注到农业大县大多是产粮大县与贫困县的叠加问题,提出促进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是我省实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和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他分析了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并提出了七项政策措施,研究成果在《河南日报》发表,为河南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财大贡献”“农经贡献”。

党中央发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后,关付新的工作也开始了新的征程。“乡村振兴,农经人必须有所作为!”在他的主导下,河南省乡村振兴研究与规划中心于2021年10月成立,并被确定为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积极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理论和对策研究,为地方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助推县域经济“成高原”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关付新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幅字,上面写着“求真向善”,关付新以此自励自勉。“做事求真,就是要调查研究,寻求真相,追求真理;做人向善,对人有助,对学生有爱,要多干对社会有益的事。其实这后面还有两个字,就是‘唯美’,就是做人做事要追求完美,尽善尽美。尽管我自己做不到尽善尽美,不可能完美,但要作为目标去追求。”关付新如是说。

中国的“三农”问题在河南表现最突出、最典型,河南农业农村发展在全国最关键、最重要,我校农经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以关付新为代表的农经学者,努力以坚守和深耕迎接农业农村的腾飞和繁荣,积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究“河南答案”,作出“财大贡献”。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审核:张睿 编审:刘军 签审:张睿)